吉他线路的一些改进方案思路

本文共5136 个字, 需约13 分钟阅读。本文最后更新时间为2024年12 月5日, 部分内容具有时效性,如有失效请留言告知,阅读量:148 阅读


前言:

网友都会自己换拾音器,焊接修理吉他里面的线路等,如果有这样的基本功,我今天在这里提一些多年来乱搞吉他到处学到的一些吉他线路改进知识给各位参考一下,而且花几十元就能办到,但说是“改进”有点欠妥,因为改进后的结果你也许不一定喜欢。我并非学电子出身,可能跟很多网友一样的是玩电吉他才开始从中渐渐获得电子知识,所以我的下面的解释并不专业,但我想这样的口语化一点的解释也许可以让每个人玩电吉他的人都看懂。

 

音量钮可变电阻的功能

 

电吉他里面的线路有两极,也就是正极和负极接地,会焊线修护吉他的都应知正极若碰到负极接地就没声音了,音量钮可变电阻的线路工作原理,就是控制正极讯号碰到负极接地的量,转到零就是100%都碰到负极,所以就没声音了,转到八可能就是20%碰到负极,所以音量稍小一点,为什么叫可变“电阻”,电阻这东西的目的就是来阻止电流的通过,它上面的奥姆数值就是阻力有多少,“可变”电阻就是可以转它的钮来改变阻力大小,所以转到零就是阻力全没了,正极电流全跑去负极了,转到一半就是发挥将近一半的阻力,所以音量减半。

 

但要提一下,一般可变电阻的阻力递减曲线不一定成线性比例,转一半不一定是一半音量,这也是很多人提过的“线性“(Linear)和“非线性”(Non-Linear)可变电阻的不同,其差别就在转它们时电阻改变量的不同。

 

至于转到10是不是就正极100%不会跑向负极?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看到电吉他常用的可变电阻有500K,250K奥姆这两种数值,这就是指全开转到10的阻力,这个值事实上并不能达到“正负极完全切断无相关”那样的境界,还是有很少些许正极电流跑向负极,会吃掉一点讯号,不信你们把拾音器的电线直接接到output孔不经过任何可变电阻,你会发现声音“开”又“亮”很多。

 

至于250K,500K要各用在哪种线路?这要先讲一个声音讯号的特性,当如上面讲的正极有跑向负极的通路时,高频率的音跑过去的速度,比中低频率快,所以减损也较快,这就是为什么单线圈的拾音器大多会用250K的,因为它音色较尖亮,用250K阻力较小,可让它高频跑掉一些变正好,反之高音不尖的双线圈大多用500K的,就是要保住它的高频音,因为500K的阻力较大,你吉他如果觉得高音太尖亮或太闷,先看看是否用了适合的可变电阻,单线圈的吉他厂家装500K的其实也很多,会让它tone更亮一些。

 

改进一:Treble Bleed (或就很多人就称Bleed)

 

上面提到高频音跑向负极比中低频快,这会造成调音量钮的一个现象,很多人应有发现, 音量渐渐转小时,由于电阻越来越小,高频也当然比中低频跑掉越多,所以全开10的时候tone很尖亮,开到 8 音量减一点,但发现tone变没那么尖亮,变闷一些了,转到 5 更闷,或简直没什么高频音了,原因就是高频跑向负极跟中低频的量不同。

 

当然很多人就喜欢这个特性,把音量转小些也同时在控制tone,但我本人并不喜欢这样,我音量开小不希望失去高频,要调tone我喜欢全靠tone钮去调,这要怎么改进呢?

 

Treble Bleed(把它就翻译做“高频音输血”吧!)这种改进接法,是在Fender Telecaster上面看到的接法,Telecaster乡村吉他手用的最多,因为他们要那尖亮的“铁味”,当然音量调小时也希望保住高频,所以看下图,在讯号通过可变电阻时,也就是图中从左边那只脚进去,中间那只脚出来(大部份的音量钮应都是图中的接线法,注意可变电阻的一只脚要焊接到背壳负极接地),这两只脚间我们给他一个通路,让一些高频讯号不跑进可变电阻内,也就是图中我们看到的数值是 0.001MFD(或有人写uF等)的电容器(Capacitor)。

 

 

电容器这东西根据它上面数值得不同,有的值会让声音讯号经过时低频被吃掉,有的值反之是高频被吃掉,所以音响喇叭箱中,帮高中低音喇叭单体划分频率范围的分频器(Crossover)的主要零件就是电容器,这0.001MFD值正好是适合把吉他讯号的高频保住,中低频吃掉,接这样你就会发现音量转小时高音会保住不会随之变差,因通过这电容器的讯号会补给适量的高频,转到零一样正负极间全没电阻了所以没声,音量渐渐转小时一样高频会跑掉越多,这Treble Bleed补的高音也一样递减,这电容器在电子材料行大概没多少钱吧?

 

但上面这个图的例子,是用250K的可变电阻的情况,如果是用500K的(不管单或双线圈),光上面这样接一个0.001MFD电容器你会发现声音又不太对,音量钮渐渐转小时你会发现高音又变太多了,中低音反而减的太多了有点不成比例,这时就要如下图要再接一个 150K 奥姆,1/2~1/4 Watts的电阻(Resistor),这原理好像是说会把500K的可变电阻递减的比例,改变成像300K左右的电阻下降比例,这样音量下降时中低频的递减量,跟那电容器提供过来的高频音正好成比例,这颗电阻也应只要没几元吧?

 

 

 

改进二: Tone钮的电容器

 

再来说Tone钮上面看到的那个电容器,它的工作原理就是让高频音跑向负极,因为它的数值也是让高频音通过而已,所以你们可以看到它一端是接在负极的,Tone钮的可变电阻就是控制高频音跑过这颗电容器的量,同样的,转到越小就是跑过去越多,高频就越减少,所以音色就越闷。

 

至于这颗电容器的数值,我们通常在单线圈pickup的吉他,例如Fender Stratocaster看到是用0.047MFD的,双线圈如Les Paul用0.022MFD的,跟上面讲过一样道理的, 这个数值不同造成通过的高频音范围不同(这个值中低频音不通过),所以tone比较尖亮的单线圈用较大数值的0.047MFD,让范围大一点的高频通过,高音较弱的双线圈就用数值较小的0.022。

 

事实上各种厂牌各种不同型的吉他,我从0.01到0.05MFD的电容器都有看到,所以在这个数值范围内,我就可以买一个不同数值的换上造成不同的调tone结果,例如我觉得装单单单线圈pickup的Stratocaster的Tone钮调一半音就太闷了,我就把0.047的换成0.022的,这样调的范围是适合我的口味,Tone调到5只闷很少,同理我Les Paul也改成0.01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去实验各种数值的电容器。

 

改进三:可变电阻的吃tone改进

 

如前面提到的,可变电阻全开时不管是正负极间有1000K、500K或250K奥姆的电阻,还是有点高频音被吃掉,大家可能看过那种没有Tone钮,只有一个Volume钮的吉他,大多是弹重金属的,例如Van Helen的吉他,这样做最大目的就是要少一颗可变电阻吃tone,高音会好一些,听起来“开”很多。

 

有人就用这个观念,把通向Tone可变电阻脚的电线,加装一个开关以便切断它,一般吉他线路接法,都是正极讯号线路有一条“分支”电线通向Tone的可变电阻,所以这条“分支”被切断吉他还是有声音,只是Tone钮变没作用,但也同样的达到上述目的,讯号少经过了一颗可变电阻高音变好,在双线圈pickup吉他上尤其显著。

 

Fender 近年出了一种可变电阻叫 No-Load Pot,其不同处是转到10时正负极完全分开不通,不会有500K或250K奥姆电阻,所以称 No-Load,转到 9 你手会感觉到有点切换点的感觉,调在 9 就是变成传统的250K电阻,所以转到10时跟上面装开关切掉通往可变电阻的线路意思一样,但好处就是不用装开关了。我手边正好还有一个还没拆封的Fender No-Load Pot,就照张相片给你们看吧:

 

 

 

 

照片中你可以看到Fender零件号码是099-0832-000,标签上Split Shaft意思是中间那根杆顶端是有切口看起来变两半,杆顶侧边一周都有直纹,这种是给标准的Stratocaster转钮,压下就装好了那种,所以另一种No Split Shaft的就是杆子侧边平滑没纹路顶端也没切口的,是要给装那种旁边有一螺丝来旋紧的转钮用的,例如Fender的Bass,包装里面还附有一个前一篇讲的0.047MFD电容器,让你接Tone钮用,照片看不到。

 

但我曾Fender单单单Stratocaster的三颗可变电阻都换成这种No-Load Pot,结果变成高音实在太多了Tone太过度尖亮听了受不了,把音量的换回传统式250K才变刚好,三颗No-Load的都全开就等于Pickup直接悍到output孔,大家要改前可以先实验,看这样你的吉他会不会太尖亮。

 

结语:

 

今天先讲这三样,但要强调的是,如果你对你的吉他现有的Tone很满意,那就不要随便去改上面讲的,搞不好改了反而你觉得音色变差或变怪,除非你有我上面讲的高音不满意处,那就可以实验看会不会改进,有些吉他本身就有上面讲的接线法,要注意一下,例如PRS的很多型号都有接Treble Bleed。

 

这些改进方法,近年来我看到有很多提供吉他接线图网站也有,大家也可去搜寻看看有没有比我上面画更细腻的图。

 

一般市面上卖的电吉他,通常两颗pickup的就给你三段选择,三颗的给你五段,有双线圈的可能还会有开关让你切成单线圈,或一些parallel,out of phase,两颗pickup串联接等不同接法,但若要所有的组合可能都有,那也许要加好多小开关来切换选择才能做到。

 

但人总是有时很贪心,就想去实验这些选不到的接法,有些人就会去加开关改来改去,我今天就先拿很普遍的三颗单线圈Fender Stratocaster来说吧!

 

这样的传统Stratocater其实早期Fender只有给你三段选择开关(没有现在的2,4段),到了约1977年才开始装五段的,一般前、中、后的pickup讲法通常是Neck, Middle、 Bridge段,那12345段也就是这五种选择:

 

  1. Neck单独用
  2. Neck/Middle并用(接线说法是两颗pickup并联)
  3. Middle单独用
  4. Middle/Bridge并用
  5. Bridge单独用

 

但菜铺这个网站的网友,有太多高程度的好学生了,数学超强的一定马上想到,用数学的排列组合来算,三个pickup来选怎么可能只有五种组合,应该是2的三次方,2 x 2 x 2 = 8种组合,也就是上面的五种少了下面三种组合:

 

  1. Neck/Bridge并用
  2. Neck/Middle/Bridge三个并用
  3. 三颗全部都不选

 

事实上我们还可以两颗或三颗变成串联接法而不是并联,或两颗串联或并联时其中一颗正负极反接,变成理论上的Out-of-phase效果,所以其实不只八种,但这些较复杂接法我们今天先不要谈,就只讨论上面的最基本八种组合。

 

事实上我们还可以两颗或三颗变成串联接法而不是并联,或两颗串联或并联时其中一颗正负极反接,变成理论上的Out-of-phase效果,所以其实不只八种,但这些较复杂接法我们今天先不要谈,就只讨论上面的最基本八种组合。

 

最后一种“三颗都不选”不就是没声音,没有人蠢到要加开关来选这个组合吧?把音量关掉不就好了,所以实际上能用的应是七种,加个开关就可以做到这另外两种选择,有很多种接法,但我就讲一种最简单的接法:

 

Stratocaster正极线路的标准接法,是三颗pickup的的正极线分别接到那五段开关的三个不同接点,然后五段开关的第四个接点,也就是选择pickup后的output,接到音量可变电阻去,我今天讲的简单接法,就是把Neck pickup的正极线,接一条分支出去的线路,例如从五段开关它的接点接出去,然后接到一个切换小开关,再从切换开关接线回到上述五段开关的output接点,如下图:

 

 

 

现在很多人加开关都用那种可变电阻和开关一体的,音量或Tone钮上拉就可以切换开关,这样就不用在琴身或胶面板上钻洞加开关。

 

这样接法当那个加装的开关切成Off时,就跟本来的琴一样,但切到On时,不论五段开关你切到哪一段,Neck的pickup都有连到output,也就是没有不选它的段,这样五段就变成:

 

  • 第一段:没变,还是只有Neck的
  • 第二段:没变,还是Neck/Middle并用
  • 第三段:变成跟第二段相同,Neck/Middle并用
  • 第四段:变成Neck/Middle/Bridge三个并用
  • 第五段:变成Neck/Bridge并用

 

这样第四, 五段不就做到了上面那七种里面缺少的两种,这两段音色我都觉得蛮好听的,第五段Neck/Bridge并用的Tone很类似那些两颗pickup吉他的中段(例如Les Paul),但由于是单线圈的所以Tone稍薄一些,另外第四段的三颗并用,Tone像本来2,4段综合起来的音色,有点难形容。

全篇结束